0767-686367807

影象的秘密——教育心理学专题之十六2023-05-22 08:30

本文摘要:陈必武上小学的时候,学过一篇课文叫《桂林山水》,至今依然记得课文中的一些语句,“漓江的水真静啊,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;漓江的水真清啊,清得可以瞥见江底的沙石;漓江的水真绿啊,绿得好像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。“这种心理现象,就叫影象。 影象是一种心理现象。人在感知事物的历程中形成的对感知工具的反映。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受器官的时候,事物并纷歧定随之消失,而能在脑海中保留相当一段时间,在需要的时候,能够回忆出来。

kaiyun

陈必武上小学的时候,学过一篇课文叫《桂林山水》,至今依然记得课文中的一些语句,“漓江的水真静啊,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;漓江的水真清啊,清得可以瞥见江底的沙石;漓江的水真绿啊,绿得好像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。“这种心理现象,就叫影象。

影象是一种心理现象。人在感知事物的历程中形成的对感知工具的反映。当事物不再作用于感受器官的时候,事物并纷歧定随之消失,而能在脑海中保留相当一段时间,在需要的时候,能够回忆出来。

就像上述例子中,还能回忆起小时候学习的课文的内容,这种现象,就是影象。影象的体现方式一般分为两种。即重现(回忆、再现)和再认。

kaiyun

这两种体现形式有什么区别呢?上小学时,学过《社会主义好》这首歌曲,不看歌词、曲谱,还能哼唱出来,这种现象就叫重现。如果某一天,走在大街上,听到某家店肆里的音响在播放这首歌,能听出是以前学过的《社会主义好》,这种现象就叫再认。重现是对以前感知过的事物的重新出现。

老师在课堂上,教完一首古诗,下节课让学生再把这首古诗背出来,这就是重现。小学低年级小朋侪学习图形,认识三角形。下一节课,老师把三角形出现出来,学生依然认识叫三角形,这就是影象的再认。为什么已往感知过的事物能够影象呢?这是因为感知过的事物被大脑保持着,这种影象是重复感知的历程。

在教学中老师经常带着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。通过重复温习,就能够记在脑海中,形成影象。影象是对相关事物的识记、保持、回忆、再认的庞大的心理历程,是人脑的重要功效。

相识了影象的秘密,对老师课堂教学是很有资助的。


本文关键词:影象,的,秘密,—,教育心理学,专题,之,十六,kaiyun

本文来源:kaiyun-www.biolinks.com.cn